- · 《福建茶叶》数据库收录[08/03]
- · 《福建茶叶》栏目设置[08/03]
- · 《福建茶叶》刊物宗旨[08/03]
- · 《福建茶叶》征稿要求[08/03]
- · 《福建茶叶》投稿方式[08/03]
闽茶文化道缘探讨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有人说:和尚吃茶是一种禅,道士吃茶是一种道,知识分子吃茶是一种文化。当强调饮茶的哲学化时,就为茶道。饮茶悟道,饮茶论道,饮茶得道,也就成为禅家、道家、儒家的家常品
有人说:和尚吃茶是一种禅,道士吃茶是一种道,知识分子吃茶是一种文化。当强调饮茶的哲学化时,就为茶道。饮茶悟道,饮茶论道,饮茶得道,也就成为禅家、道家、儒家的家常品饮事。因此,“中国的茶文化有着深刻的宗教文化基础。可以说,没有这一基础,茶无以形成文化。”[1]
福建茶文化历史悠远、底蕴厚重,它的发展与中国传统儒释道三教文化有着不解的生命情缘。三教共赞建茶,感悟人生,饮茶论道,把各自的教派宗旨融进茶道精神,为福建茶文化的发展注入一泓生命的清泉,也打开了一扇精神世界的窗口。不过,受“茶禅一味”及日本茶道的影响,在一般人的意象和有关道学的研究中往往忽略了道教的影响,关于茶与道教的关系研究除却山田庆儿、关剑平、傅铁虹、曾巩等就屈指可数。
其实,茶与道教的关系历来相当密切。道教与茶文化的渊源关系最为久远而深刻,最早将茶引入宗教的也是道教。道教继承了前代的神仙思想和为神仙思想服务的服食习俗。自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道教定型化之后,道教一方面通过服食而为饮茶习俗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中药炮制学为制茶提供了技术支持。[2]由于茶能“轻身延年”,茶便成了想得道成仙的道家修炼的重要辅助手段,将茶视为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从技术到意识形态,从科学合理性到宗教神秘性等方面,道教为饮茶习俗提供形成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原普及施加了最主要的动力。
据志书载,福建省道教流传历史悠久,远在秦汉便已有方士求仙药事。唐宋时代,道教在闽地已盛行,著名道士常相往来于闽。[3]道家把茶奉为仙饮,这对福建的饮茶、祭祀、敬神等各项风俗及茶文化的形成影响巨大。
1 道教形成以前,福建茶的“神话仙踪”
1.1 福建茶叶结缘神仙、祭祀
传说夏商周三代重臣彭祖有一儿子[4],自号武夷君,不愿为秦始皇渡仙入道,避秦害遁隐南蛮,栖止武夷山。中国在道教未形成以前人们的普遍信仰中宇宙已存在一个神鬼世界。秦时,祀武夷君以乾鱼,祭物中已有祭祀的茶,这是福建最早以茶作为敬神之用。
相传汉初(前53年),甘露祖师吴理真云游至建安带去七株茶苗,手植于蒙山上清峰。据《名山志》记载了孙惭《智矩寺留题》(古碑记)云:“倚栏眺茶圃,昔有汉道人,分来建溪芽;寸寸培新土,至今满蒙顶,品倍毛家谱1”。汉时建茶经过道人传播至道教圣地,成为唐代至今的名茶2。
1.2 福建茶以“治病神药”存在
中国茶以神农氏尝百草发现茶的传说为开端。神农氏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化,从狩猎生活向原始农业和畜牧业过渡的时期,即上古之时。
无独有偶,在尧帝之时甚至更早的时间,福建茶区流传多个茶的神话故事:在全省范围内流传关于太姥娘娘3的传说,在太姥山手植“绿雪芽”为百姓治病;政和县流传银针姑娘斩黑龙夺取茶树治恶疾的传说;武夷山则传有夏商周之时彭祖之子遁隐武夷,种植茶树,采制仙药,济世救民,归化之时,设茶宴于幔亭宴,羽化归仙。可见,茶最初为药,并非是一般饮品,就没有后来的品茗的审美价值。
2 仙人住洞天,洞天有仙草
道家的自然观,一直是中国人精神生活及观念的源头。鲁迅就说“中国根底全在道教道家”。[5]早在老庄的自然观指引下,创造了众多仙境,册封了众多的人间仙境仙山。除此之外,福建众多“仙山”成为道人羽士的“茶洞”。其中最著名的有:
2.1 汉武封禅有武夷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道教与武夷茶有着割舍不断的生命情缘。
武夷山与道教结缘可追溯到汉武帝封禅武夷君这一历史时期,《武夷真君仙茶道秘笈》云:“伟哉宗师(指武夷君),其君大法,实出乃家。走避秦政,其先两湖。止于建南,其境仙遐。养气延年,其功在茶。啜饮枕浴,其理太和。石泉瀹茗,其力除魔。修仙炼丹,其门最夸…”[4]昔时有武夷君、皇太姥及十三真人在幔亭设茶宴,告别乡人的故事。此为武夷和幔亭来源。唐末,武夷山作为道教的“第十六真升元化洞天”,载入道藏。南唐元宗修道“会仙观”。999年,北宋真宗改“会仙观”为“冲佑观”,遣使节来武夷山。武夷道教发展到最高峰,并成为全真道南宗的源头。从秦汉至明清,武夷山至今留有古宫观遗址60多处,蔚为壮观。
一时间,道教名流云集武夷山,吕洞宾、知微子、王王文卿、张三丰等。道人羽士在此品茶论道,深刻影响到后期至此的文人骚客,“建溪有灵芽,能蜕诗人骨”[5],黄庭坚如此感慨。苏东坡居士也说:“不如仙山一啜好,冷然便欲乘风去”。不过,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白玉蟾。他在武夷止止庵修行多年,是道教南宗五祖之一,把对茶的理解和感悟,融会贯通地嫁接到道教的教义中去,形成了自己独具的生命悟性。如他在《水调歌头·咏茶》[6]写道:
文章来源:《福建茶叶》 网址: http://www.fjcyzz.cn/qikandaodu/2020/0810/380.html
上一篇:商会深呼吸 跨行业整合
下一篇:发挥商会“正能量”功能 积极开展两岸农渔业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