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福建茶叶》数据库收录[08/03]
- · 《福建茶叶》栏目设置[08/03]
- · 《福建茶叶》刊物宗旨[08/03]
- · 《福建茶叶》征稿要求[08/03]
- · 《福建茶叶》投稿方式[08/03]
茶兴则民富:解读安溪“茶叶富民”战略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岁末年初,南国的冬天虽偶有些阴霾,却也挡不住温暖的阳光普照八闽大 地。2009 年的福建茶市, 安溪铁观音的走势也和福建冬天的天气有些吻合——偶有乌云, 阳光却依旧灿烂。 在
岁末年初,南国的冬天虽偶有些阴霾,却也挡不住温暖的阳光普照八闽大
地。2009 年的福建茶市, 安溪铁观音的走势也和福建冬天的天气有些吻合——偶有乌云, 阳光却依旧灿烂。
在2009 年的一段时间内, 武夷山的金骏眉和银骏眉红茶曾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冲击着福建的茶叶市场。 风波过后,终归平静。 安溪铁观音依旧在福建茶市上占据领导地位。11 月8 日,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向安溪县颁发了『全国百个重点产茶县』首位奖牌奖杯,同时2010 年上海世博会联合国代表颁发安溪铁观音荣获『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第一位牌匾。
在这个创下了县级茶园总面积、 年产茶叶总产量、涉茶总产值、 销售渠道、 茶叶从业人口、 受益人口、 农民从茶叶中的收入比例等多项全国第一的闽南内陆小城面前,也许任何文字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但我们依旧很好奇,好奇是什么带动了安溪铁观音和安溪茶农一起走到了幸福的今天?
︽福建质量管理︾杂志社带着这份好奇采访了安溪籍的许多茶商,『三和』 的吴荣山、『善新』 的黄晋江、『苏氏茗茶』的苏龙海、『羽名轩』的王晓铃…… 他们有些已经是茶商中的佼佼者了,有些可能还走在成功的路上, 我们从他们的身上寻找到了安溪铁观音的营销之道——人茶合一。也许这样的结论过于冷冰,因为我们从这些可爱又可敬的茶商身上 我们感受到了热情和希望。 于是, 我们选择了苏龙海、 王晓玲、 黄晋江从商的小故事去折射出20万安溪茶商的智慧之光——出身草根, 却敢打敢拼; 飘零四海, 却心系故园; 以商为业, 却以做人为本…… 讲述他们3 位的故事,我们会发现其实他们是一群很简单的商人: 喝着铁观音长大,靠着铁观音过上幸福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他们爱茶。 我们甚至冒着绵绵寒雨, 来到几百里之外的安溪县感德镇的茶农家中。 他们的热情和淳朴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们把记者带到他们最钟爱的茶山上,望着这些『绿』,记者明白了, 也许只有这么好的茶农才能种出这么好的茶来。
两个多月的收集资料、 采访、 写稿, 等到最后, 发现我们的好奇又回到了原点。 是什么带动了安溪铁观音和安溪茶农一起走到了幸福的今天? 答案也许是很简单的——茶兴则民富。1997 年以前, 安溪县是全国人口最多的贫困县。 在安溪县20 多年『茶叶富民』战略的指引下,2007 年安溪县首次进入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县,其中茶叶支撑起了安溪经济的半壁江山。 根据安溪县茶叶协会提供的数据, 至2008 年底, 安溪县茶园总面积60万亩, 年产茶叶6 万吨, 涉茶行业总产值65 亿元, 农民人均茶叶收入达3700 元。 茶业已成为安溪最大的传统特色支柱产业和最重要的民生产业。
茶兴则民富。 这个很简单的理念也许对福建另外的两个重要的产茶区——武夷山和宁德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不管是安溪的铁观音, 还是武夷山的岩茶、 宁德的红茶、白茶,他们都是代表着『福建茶』悠久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我们应该可以乐观,因为我们从当地政府、茶商和茶农的身上看到了这些前进的影子。
21 世纪又一个新的10 年即将开始, 我们在新年的第一期为读者们送上还遗有墨香的︽观音遗韵 香飘四海︾的系列报道。 我们知道在悠久厚重的铁观音文化面前,我们的文字太单薄了,我们的工作做得太少了,但我们同样发现——我们已经离不开安溪铁观音了。
岁末年初,南国的冬天虽偶有些阴霾,却也挡不住温暖的阳光普照八闽大地。2009 年的福建茶市, 安溪铁观音的走势也和福建冬天的天气有些吻合——偶有乌云, 阳光却依旧灿烂。在2009 年的一段时间内, 武夷山的金骏眉和银骏眉红茶曾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冲击着福建的茶叶市场。 风波过后,终归平静。 安溪铁观音依旧在福建茶市上占据领导地位。11 月8 日,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向安溪县颁发了『全国百个重点产茶县』首位奖牌奖杯,同时2010 年上海世博会联合国代表颁发安溪铁观音荣获『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第一位牌匾。在这个创下了县级茶园总面积、 年产茶叶总产量、涉茶总产值、 销售渠道、 茶叶从业人口、 受益人口、 农民从茶叶中的收入比例等多项全国第一的闽南内陆小城面前,也许任何文字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但我们依旧很好奇,好奇是什么带动了安溪铁观音和安溪茶农一起走到了幸福的今天?︽福建质量管理︾杂志社带着这份好奇采访了安溪籍的许多茶商,『三和』 的吴荣山、『善新』 的黄晋江、『苏氏茗茶』的苏龙海、『羽名轩』的王晓铃…… 他们有些已经是茶商中的佼佼者了,有些可能还走在成功的路上, 我们从他们的身上寻找到了安溪铁观音的营销之道——人茶合一。也许这样的结论过于冷冰,因为我们从这些可爱又可敬的茶商身上 我们感受到了热情和希望。 于是, 我们选择了苏龙海、 王晓玲、 黄晋江从商的小故事去折射出20万安溪茶商的智慧之光——出身草根, 却敢打敢拼; 飘零四海, 却心系故园; 以商为业, 却以做人为本…… 讲述他们3 位的故事,我们会发现其实他们是一群很简单的商人: 喝着铁观音长大,靠着铁观音过上幸福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他们爱茶。 我们甚至冒着绵绵寒雨, 来到几百里之外的安溪县感德镇的茶农家中。 他们的热情和淳朴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们把记者带到他们最钟爱的茶山上,望着这些『绿』,记者明白了, 也许只有这么好的茶农才能种出这么好的茶来。两个多月的收集资料、 采访、 写稿, 等到最后, 发现我们的好奇又回到了原点。 是什么带动了安溪铁观音和安溪茶农一起走到了幸福的今天? 答案也许是很简单的——茶兴则民富。1997 年以前, 安溪县是全国人口最多的贫困县。 在安溪县20 多年『茶叶富民』战略的指引下,2007 年安溪县首次进入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县,其中茶叶支撑起了安溪经济的半壁江山。 根据安溪县茶叶协会提供的数据, 至2008 年底, 安溪县茶园总面积60万亩, 年产茶叶6 万吨, 涉茶行业总产值65 亿元, 农民人均茶叶收入达3700 元。 茶业已成为安溪最大的传统特色支柱产业和最重要的民生产业。茶兴则民富。 这个很简单的理念也许对福建另外的两个重要的产茶区——武夷山和宁德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不管是安溪的铁观音, 还是武夷山的岩茶、 宁德的红茶、白茶,他们都是代表着『福建茶』悠久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我们应该可以乐观,因为我们从当地政府、茶商和茶农的身上看到了这些前进的影子。21 世纪又一个新的10 年即将开始, 我们在新年的第一期为读者们送上还遗有墨香的︽观音遗韵 香飘四海︾的系列报道。 我们知道在悠久厚重的铁观音文化面前,我们的文字太单薄了,我们的工作做得太少了,但我们同样发现——我们已经离不开安溪铁观音了。
文章来源:《福建茶叶》 网址: http://www.fjcyzz.cn/qikandaodu/2020/0825/412.html
上一篇:世博会与福建茶叶
下一篇:福建茶小叶品种作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