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略谈福建茶叶的起源和发展

来源:福建茶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福建是乌龙茶的故乡,其发展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福建在晋朝前就开始产茶叶,早在公元376年福建南安县的丰州镇就出现了关于茶叶记载的“莲花荼襟”石碑。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

福建是乌龙茶的故乡,其发展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福建在晋朝前就开始产茶叶,早在公元376年福建南安县的丰州镇就出现了关于茶叶记载的“莲花荼襟”石碑。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优越的人文因素使得福建成为我国茶类品种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六大茶类中,有四类出产于福建。富饶的福建茶叶为唐代的品茶、宋代的建茶、元代的斗茶以及明清时期的贡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福建茶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并为我国茶叶的发展乃至世界茶叶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 福建茶叶的起源 1.1 品种的起源 福建素有“茶叶品种王国”之称,茶叶茶树品种资源异常丰富,六大茶类中除了黑茶和黄茶外,乌龙茶、白茶、绿茶、红茶都分布在此。乌龙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闽北茶区的武夷岩茶和闽南茶区的安溪铁观音。据了解,武夷岩茶早在商周时就曾被“濮闽族”的君长进献给周武王;发展到西汉时期,已经颇有名气了,一直到清代才迎来全面发展时期。而安溪铁观音最早见于1725年的安溪县,并在雍正年间发展迅速。红茶的鼻祖在福建,其于明朝中后期被茶叶世家武夷山市桐木关江氏家族创制而成。它主要由正山小种和闽红工夫红茶组成。其中政和工夫,产于福建北部的政和县;坦洋工夫分布较广主要出自于福建东北部的福安、寿宁、霞浦、柘荣、周宁等地;白琳工夫是产于福鼎的工夫红茶。白茶,产于福鼎、政和等地,有“茶中珍品”之称,其主要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等,分布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福建绿茶的种类分为烘青绿茶、炒青绿茶和半烘炒绿茶。其中分布在福安的福云曲毫、龙岩的斜背茶、罗源的七境堂绿茶、以及南安的石亭炒绿、福州的莲峰大毫较为出名。 1.2 福建茶区的自然条件 福建省北靠武夷山脉地形多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高低起伏较大,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满足了茶叶生长的地理条件。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常年光照充足,降水量充沛,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同时“香含玉女峰头露,润滞珠帘洞口云”,福建大部分茶区处在山峰或沟壑之中,受地形影响,茶山常年云雾弥漫,在优越的自然条件的滋润下,诞生了大红袍、铁观音享誉中外的名茶,也成就了福建“产茶大省”这一称号。 2 福建茶叶的发展 2.1 发展历史 追根溯源,福建茶叶的发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比陆羽《茶经》更早的茶事记载出现于丰州古镇的莲花峰石,“莲花荼襟”四字无不表明福建茶叶的起源较早。陆羽在《茶经》里也这样叙述“永嘉县东三百里平坦,有梯层山园,但久荒废矣。有白茶山”。据考察,永嘉县东即为现在的福鼎。唐代诗人韩偓以“石崖觅芝叟,乡俗采茶歌”描写莲花峰采茶盛况。自唐始,饮茶之风在民间开始盛行。到了宋代,福建茶叶发展更为迅速,福建茶曾一度被世人公认为“茶中翘楚”建茶也成为宫廷贡品,其产自福建省建溪流域即今天的建瓯,在北苑凤凰山一带形成建安茶产区。宋代的宋子安在《东溪试茶录》中以“又以建安茶品,甲于天下”的言论对建茶进行高度评价。在此后的数百年间,建茶一直独领中国茶叶御贡史的风骚。元代,我国茶叶发展呈现出萎靡之势,但福建的武夷茶却迎来鼎盛时期成为皇帝钦点的贡茶。据《武夷茶歌》记载“时园中住有场工250户,采制贡茶360斤,制龙凤茶5000饼入贡,后又逐增,到至正末年(1368年)增至960斤”再现了当时武夷茶的辉煌,并对武夷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清时期,福建茶发展到了高峰阶段,新茶叶品种层出不穷,其中最富盛名的当属闽红三大工夫红茶和乌龙茶。纵观福建茶叶发展史,可以得出,福建茶叶在我国茶叶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对推动我国茶叶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2 发展条件 福建茶叶能历经千年经久不衰的耸立于我国茶叶之林,是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的最终结果。一方面,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其它茶产区无法比拟的。另一方面,人文因素也是推动福建茶叶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历朝历代政府对福建茶叶发展的重视,建茶、武夷茶都曾被选为贡茶这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福建茶叶的影响力。 3 福建茶叶的发展问题 3.1 茶叶管理与经营有待改善 福建茶叶的发展较早,也逐步建成了规模较大的安溪茶区、武夷山茶区、闽东茶区等。虽然建立了许多现代化的茶场与茶叶庄园,茶叶初、精制茶厂,以及茶叶生产合作社等,但还有许多农村社队、个体经营、生产的茶园,以出售茶青或合作为初制厂形式,所以存在生产分散、管理不一致,时有不合格产品出现,同时也存在茶叶销售困难,品质与产品规格难以一致等现象。 3.2 遭遇绿色壁垒 当今世界,绿色浪潮席卷全球,食品安全问题引起公众的高度重视,“绿色环保无毒无公害”成为茶叶能否在新一轮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福建茶叶因其丰富的品种和独特的口感从明清时期起就远销海外,而进入21世纪以来,福建茶业发展遇到的最大阻碍是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发达国家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标准和苛刻的茶叶质量安全标准来限制我国茶叶的出口。于是,很多福建茶叶均受不同程度的影响,三大闽红工夫红茶时有一些茶叶产品因农药残留含量超标,而茶叶出口中受阻。 3.3 茶叶品质有待提高 福建茶叶在我国茶叶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带头作用,但近几年由于绿色壁垒的阻碍,福建茶叶的发展势头基本稳定略有下落。而绿色壁垒,究其本质也就意味着茶叶的品质不稳定,茶叶品质不仅包括茶叶的色香味形,还包括茶叶是否安全,其残留物超标,对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目前,福建茶叶的发展问题之一是品质不稳定茶叶难以达到有关标准要求,影响其在市场上的推广力度。 4 解决福建茶叶发展问题的措施 4.1 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福建茶区分布相对集中,可以充分发挥其集聚效应,可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与监督。首先,在众多茶区中设置茶叶示范基地,发挥基地的带头作用,同时也能加强各茶区的联系与沟通,促进良性竞争局面的形成。其次,合理规划进行示范,将个别与一般相结合,从一般问题入手再逐一解决个别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4.2 依靠科技,加大对茶产品研发的投入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重视科技的力量。加大对茶叶研发的投入,运用科技手段,不断研发茶叶新品种,新产品加快建立绿色环保型的茶叶生产示范基地。以科技为先导,依靠计算机技术建立完善的病虫防治体系与茶叶品质的监督体系。当然,也应加强科技在茶叶生产技术中的应用,尽可能的将科技普及到种茶、采茶、制茶的每一环节中,从而确保茶叶的安全与质量问题。 4.3 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护生态环境 “经济与环境并行”是一个相互相成的体系,但大部分茶商都选择以牺牲茶叶生态环境为代价去追求经济效益。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茶商们任意拓展茶区,过度采摘,大肆使用农药化肥,这些行径都严重背离了科学发展观,完全将环境与经济置于对立面。茶叶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茶叶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加强茶商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茶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已刻不容缓。另外,茶商们应在遵循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对茶区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 4.4 加强政府的扶持与引导 福建茶叶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与大力支持。第一,政府从政策方面对于福建茶叶的发展提供保证,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例如,对开发新品种的茶区进行补贴,对引进新科技的茶区进行奖励。第二,加强茶叶品质的监管,制定严格的茶叶品质标准,加强对茶叶中的农药残留及有害物质的检测工作,从而保证茶叶的品质。第三,加强对茶企的引导,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4.5 加大宣传力度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在商品日益广告化的今天,茶商们应意识到广告的潜在魅力,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以新闻媒体,报刊杂志为载体对福建茶叶进行宣传。到国际国内举办茶博会、茶展会,积极宣传福建丰富多彩的茶文化,通过举办具有鲜明特色的茶风茶俗活动吸引慕名而来的消费者,以茶叶节、品茶大赛等活动形式对茶叶进行宣传。 5 结语 现今,茶叶产业已成为福建的特色产业,如何在总结悠久历史的福建茶产业发展,以及积累的辉煌成绩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在“一带一路”总体方案指引下,把具有“生态、健康、和谐”的茶叶推向全国、全球,以实现福建茶叶以至中国茶叶推向全球为人类健康和平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章来源:《福建茶叶》 网址: http://www.fjcyzz.cn/qikandaodu/2021/0122/599.html



上一篇:黑 子
下一篇:清新福建 香溢京城——第三届“马连道全国斗茶

福建茶叶投稿 | 福建茶叶编辑部| 福建茶叶版面费 | 福建茶叶论文发表 | 福建茶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福建茶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